当时只道是寻常
发布时间:2020/5/14 15:57:29 作者:蒋根花 浏览量:718次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评戴玉秀老师的课
评课人 蒋根花
5月13日下午第7节课,戴玉秀老师为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开了一节课,课题为《离骚》。戴老师的课流畅清晰。我们当时感觉,这是一个老教师的寻常的成熟的一节课,没有觉得“惊艳”。现在回想一下,这节课非常成功。无论是在难点的突破,还是重点的研读上,戴老师都为我们备课组做了一次示范。
起初,戴老师让学生个别朗读、耐心地纠正字音字形,非常重视基础。然后让学生来感知诗韵,品读对诗歌的意思的理解。八句八句的学习,扎实沉稳。这个环节,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老师适时地点拨。教师放手,学生进入真学习的状态。
本课的象征手法一直是个难点,屈原用香花美草来象征其美好的品质,学生对此总是不能理解。戴老师巧妙地设计了几个较有坡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从香花美草的特征入手,然后将这些特征与屈原的品质相联系。例:“江离:是一种香草,屈原取其芬芳。辟芷:是一种生于幽僻处的香草,屈原取其淡泊。秋兰:秋天盛开的兰花,屈原取其高洁。木兰:一种香树,去皮不死,屈原取其顽强……”
诗歌中把花草和人物的品质相联系,这里既是兴又是比,通篇都是比,那么香花美草就有了象征的意味。这么一引导,学生就能理解象征的手法了。屈原的浪漫在于想象和象征,这里学生对浪漫主义就有了具体的感受。这里对难点的突破是本节课成功之一。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主人公的形象。戴老师把这个重点是放在最后突破的,之前也是通过一些问题巧妙的引导铺垫,学生一步步地研读理解,最后主人公的形象问题也就水到渠成地解决了。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当时只道是寻常,其实处处有匠心,都是站从学生的“学”出发的。
上一篇:从把握文本到超越文本
下一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