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基础﹒实效
发布时间:2021/1/12 8:25:39 作者:黄利萍 浏览量:596次
一、复习课教学设计思路
1、夯实基础知识与提升学科素养相结合。
2、复习课本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3、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
4、模块内部知识与模块之间知识相结合。
5、课堂知识复习与解题方法指导相结合。
二、复习课整体简要流程
1、课前备课
(1)研读教材(新老教材)与课标,熟悉课标规定的学生应掌握的相关学科知识及所要达到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2)依据课程标准与2020年高考考试说明以及学生平时考试、作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定本课所要复习的详细知识点及重难点。
(3)查阅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时政热点或现实问题,确定导入情境材料,结合考点设置相关问题。(可以参考课程标准上的相关议题,做适度调整处理。)
(4)网络搜索与本课有关的相关高考试题,选择相关有现实价值意义的典型题目(或提升学生解题能力,或巩固理解重难点知识,或引导学生熟悉高考命题如何巧妙考查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经典例题备用。
(5)宏观上把握本课复习内容在本单元、本模块以及学科间知识中的地位,选择与本课知识有关的其他单元或学科主干知识,尤其是高一新教材与之有关的知识新提法、新观点,要及时将其作为课堂复习知识的拓展内容,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跨学科思考,使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逻辑脉络,提升思维广度与精准度。
依据上述几点,坚持系统优化策略,设计本课复习课堂环节,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
(1)课前朗读,巩固旧知。课前2-3分钟学生自主复习记忆,主要是结合课堂笔记对就上节所复习的主干知识进行强化记忆和巩固。
(2)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展示情境材料(或相关视频、场景画面、生活事例),创设具体问题,组织学生简要分析,把握核心知识,并在教师指导下,围绕关键词,形成知识体系。譬如,在复习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节时。可以利用“新零售”这一经济现象,导入新课,并围绕生产这一经济环节,从宏观上点明其余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生产关系的核心:生产资料)、分配(处理国家、企业、个人利益关系)、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全球化(资源全球流动下的生产观)等内容的关系,初步形成经济生活的知识脉络。
师生互动,夯实基础。首先,梳理基础知识。结合导入设置的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快速梳理。其次,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具体情境下的实际问题,突破重难点知识,提升学生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有关制度和政策的认同,逐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迁移拓展,提升能力。对复习中的核心概念和核心观点,要有意识地补充相关时政热点、新教材观点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政治认同观点。
总结归纳,建构体系。通过课堂小结,对本课知识进行简要回顾,加深对主干知识的把握,对其他单元和学科间知识内在联系思考,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树。
课堂练习,巩固检测。结合备课环节挑选的高考经典试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解答,并根据学生作答情况,及时进行解题指导,初步提高解题
课后辅导。
结合课后布置作业的批改,利用每周各一次的晚自习及政治早读,对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指导,一方面激发学习主动性,一方面进行学法指导,规范答题。利用平时段考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