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课堂模式下的法治教学
发布时间:2023/4/21 9:35:37 作者:李进中 浏览量:474次
活力课堂模式下的法治教学
——评贾森惠老师《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一课(点评人:孙建军)
教学不仅是教师自我不断进行探索、反思和重构的过程,也是团队学习、借鉴和提升的过程。当前,我们高二备课组正在讲授选择性必修一《法律与生活》,大家普遍法律知识专业性强,教师自身法律知识储备有限,学生对相关法律条文更是缺乏,如何有效践行活了课堂,大家觉得不放心,怕学生讲不清,说不明,课堂活力难以落实。为此,我们备课组由青年教师贾森惠开设了一节研讨课,课后大家就本节课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我结合本节课,就法治教学如何彰显活力课堂“三核五环”的要求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导入激趣——合理选择生活化的情境素材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环节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要让学生有话可讲,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真实性和思辨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本节课,贾老师以社会和学生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为议题,通过展示今年两会部分政协委员及人大代表提交《关于将校园欺凌入法的建议》,并播放视频《校园欺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后续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二、探究生成——精心创设序列化的有效问题
有效、合理的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维,进而达成预设和生成新知的关键。有效合理的问题是要有一定的梯度,具有思辨性、启发性和梯度性的;既要让学生有话可讲,更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为此,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设置序列化问题。本节课,贾老师在视频播放的同时,设置了以下问题:视频中哪些属于校园欺凌行为?这些行为侵犯了受害者的哪些人身权利?有人说,施暴者是未成年人的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你如何评价?面对施暴学生,警察和新闻报道为什么要使用化名?警方为何强调不得进行人肉搜索?这些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贴近现实生活,一方面又蕴含着教学必备知识;有的问题涉及基础知识,有的问题具有思辨性,难度适中,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能说。围绕这些问题,贾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引导学生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达成知识的生成和提升,即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了;既夯实了法律核心观念、基本观点等必备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判断与推理等关键能力,这些都值得肯定和借鉴,是高中法治课教学所要倡导的。
三、总结提升——自主建构体系化的思维导图
我校活力课堂所倡导的“三核”指激发、生成和灵活。“五环”指“导入、生成、探究、提升与反思”。其中,课堂教学要真正让学生对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程度,务必引导或带领学生开展课堂或课后总结,建构知识体系,整合知识。本课贾老师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始至终不断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围绕“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这一关键词,从生命健康俱可贵、姓名肖像受保护和名誉隐私不可侵三个层面,对人身权利中的人格权(生命权、人身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和生育权等)和财产权有了更高层面的认知。
四、反思感悟——培养学科化的核心素养
思想政孩子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堂,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课程,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与生活》,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建设,树立宪法至上的法治精神、感受课堂教学的必备知识和必备能力。本课贾老师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反思,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整和知识,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选择,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学是复杂、漫长和充满变数的,一堂课也很难尽善尽美,完美无缺。这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合作讨论时间安排、学生展示表达等方面还有待改进,我们将依托备课组活动,进一步加强交流,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