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在交流中飞跃
发布时间:2013/12/11 8:05:37 作者:邹学花 浏览量:874次
思维在交流中飞跃
临江高中 汪根莲
12月6日,有幸赴启东中学参加同题异构课活动,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和两位历史教师的同题异构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收益不浅,现将自己的一点收获和感悟与同仁们一起分享和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其一,真实性。首先是讲授教师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随机应变的各种能力是真实的,可敬畏又值得学习的。
其二,新理念性。两节课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课标提出:“历史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各位老师都应用了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具体的历史情境进行分析,得出历史结论,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减少学生的思维困难,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思考问题,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
记得有位哲学家曾这样说过:“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 历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鉴历史,明理启智。所听老师的课基本改变了以往过分关注学科的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教育观念,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状况,更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特别是德育目标的完成和实现非常明显。如两节课在谈到两极世界的影响后,都让学生合作交流,谈谈从中得到的感悟,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这体现了任鹏杰先生的讲座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的习惯。如都让学生根据教材自学冷战的表现。尤其孙老师在引导学生获取新知时,还让学生主动质疑,由其他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提出自己的发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现,不求统一答案,只求有所见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另外,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学生的见解给予积极评价,真正体现教学相长。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的一点想法:其一,因为时间紧张,两位老师对有些问题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比较紧张。只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才能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还能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使认识渐趋完善、深化。
其二,“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老师完全按照自己在备课中的预设来上课。而新课改则要求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中师生互动生成的学生资源。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提倡生成”、“期待生成”,同时也能够“关注生成”、“驾驭生成”,让学生的问题跟着我们的课堂一起飞翔。
在听启东老师的那节课时,老师也有意识地在提倡生成。如在谈到美苏冷战的影响时,在提供一些材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很多学生谈的很好。其中有个学生说,“如果没有美苏争霸,中国的改革开放会否早些?”黄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绕到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上。虽然历史不可以假设,但这个问题还是值得老师和学生思考的。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国际国内因素有关。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的外交关系出现转折,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有所改善。国内来说,与毛、邓的探索思想有关。所以即使没有美苏争霸,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很难早些。但是很可惜,很好的一个生成性的问题,黄老师避过了。
张爱玲说过:“人生是在追求一种满足。”正如启东之行,虽然身体很累,但收获颇多,精神上也得到了一种满足。借此难得的机会,不断学习新知,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新高。
下一篇:同课异构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