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组吕四中学学习心得汇总
发布时间:2015/4/21 9:43:44 作者:高三语文组 浏览量:922次
吕四中学学习心得
张玲爱
在高三繁重忙碌的教学工作之间,我校高三全体教师于4月17日奔赴吕四中学,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听课、研讨、交流活动。期间,我们语文备课组共听了2节语文课,之后和其备课组进行了交流、研讨。
首先,谈谈听课心得。这两节语文课都是进行的小说复习,一节以小说中的“意象”含义分析为重点,一节以赏析小说结尾的妙处为重点。从课堂内容选择来看,她们都是在小说板块知识复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找准薄弱点,并将此作为课堂重点。选材针对性强,课堂效果自然好。再看课堂教学,老师使用的手段较为单一,学生反应却很好。也许到了冲刺高考、学生了解学法的时候,过多的教学手段反而会拖慢课堂节奏,影响课堂进程。这两节课,老师都只是利用展台简单展示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完善,效果突出。以上两点都是我们在后面的高三教学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古人云:删繁就简,方能及高远。此言得之。
接着,谈谈备课组交流心得。在交流中,我们提到所听的两节课中,练习选取的小说理解难度都较大,对此,其校备课组的老师都说,这是因为她们的教研员在视导后认为她们所选择的练习文章难度低了,需要加深难度。也就是说,在训练的难度上,我们距离人家有较大的差距。在备课组复习计划的安排上,我校与其一样,将每周每门学科的复习计划张贴在教室后面,方便每位师生根据周安排进行相应知识点的系统复习。作业批改情况,由于其校语文教师每人带一个班级,保证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所以作业批改比我们更到位些。
总之,团结的备课组,详细的复习计划,有针对性的课堂内容安排,简单有效的课堂教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实践的地方。取经容易学经难,此行是否不虚,尚待实践检验。
赴吕四中学学习体会
秦 葆
1、复习计划到位。每个高三教学班都在教室的公告栏中将本周高考科目的复习计划进行公示。一方面让全体学生清楚本周教师复习的目标、进度安排、重点、要求等等,便于学生随时把握自己复习的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定详细的周计划,促使备课组和每一位教师深入分析考情、学情,周密安排复习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复习效益。
2、执行“四精四必”。要求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通过统计、分析及时找出学生集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集中的学生,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有效地避免了“满堂灌”和“题海战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参与草根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吕四中学教科室倡导的“草根课题研究”就在做这件事——让教师走上幸福的道路。原来觉得科研只是噱头,没什么意思,但“草根课题研究”却不同,它“问题即研究”的内涵,它注重研究课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它是承接地气的研究。这对我们来讲是大有裨益的,应该倡导。
4、减轻高三教师负担。他们教师的工作交叉少,跨头的少,特别是高三年级,基本上是单班,这就保证了教师有精力去做更细的工作。
5、课堂实在、高效。他们的语文课没有花架子,在批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突破,注重学生的学,注重答题规范的训练,特别是教师训练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和高考要求拟题、组织答案和写答案解析值得借鉴。
一天的学习,虽是走马观花,但习得不少,真的不虚此行。
赴吕四中学学习体会
万春芬
2015年4月17上午,听了吕四中学两节小说阅读复习课。两节课的老师都非常重视专题教学,心态沉稳,让学生从“题海”中提出,精心研读小说文本内容,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理解题目,这样比单纯做大量模拟题更科学、更有效。同时在文本的选择上,具有浓郁的江苏考题的特点,题目设置难度平衡,然后对各个题目做了具体的解说。最后两位老师都注重思维过程的分析,增强学生答题规范意识。 这两节课踏实、充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指导我高三二轮复习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万春芬)
吕四中学学习心得
临江高中 陈霞
4月17日在南通吕四中学听了两节课,亲身感受到了南通教学的高质量。
第一节课上的是现代文阅读,选的的文本为废名的《河上柳》,有相当大的难度。
这节课老师的切入点选择的非常好,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入手,显得层次非常鲜明,课堂的进程层层推进,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文本,从而能分析小说“柳”的深刻意蕴。重点落在了意蕴的分析上:柳象征陈老爹的日常生活,柳树被砍,象征刘老爹的美好生活没了,倒了,老爹感到失落,留念过去。柳树也是陈老爹的依靠,最后还要靠卖柳树来过活。
对意象的意蕴的把握,上课老师也给出了合理的总结:把握人物,扣住情节,抓住主旨。
《这是你战争》最为课后作业,这个作业是对课堂训练的巩固。
第二节课上的也是一堂现代文阅读课选的文本为汪曾祺的《职业》。
这节课的开始很有意思,老师给我们的讲义只有一篇小说,上面一个题目也没有。等老师开口才知道,这不是工作的失误,而是老师刻意的安排: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学生的题目设计集中在“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性格”,“探究小说的主旨”。老师肯定了学生的考量。
课堂集中讨论这些题目的答案,学生展示出他们的独特见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以为文本分析到这里就可以完结进行下一篇文章的解读。这时老师又抛出很有份量的问题。一:小说主人公是个卖糕饼的孩子,但十一二岁的孩子该有“职业”么?二:在写孩子的叫卖声之前,写了其他的叫卖声,有何作用?这些问题是学生没有设计到的问题,更有深度,对文本把握的更细致。显示出老师备课的精细,考虑的深入。
老师最后把重点落在探究小说结尾的妙处上,讨论之后的结果是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感情、读者效果来考虑。
本课从设计到课堂的生成都显得很显老师的功力,很棒。
吕四中学听课反思
语文组 蒋根花
4月17日,高三全体文化课老师赴启东吕四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我听了两节语文课,第一节是陆老师的文学作品阅读课,以《河上柳》为范例。学习目标简洁明了: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描写景物的深刻意蕴。这篇文章较难懂,陆老师首先带领读懂文本,理清小说中的人物、环境、情节,然后再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这三个要素的内容特点。学生弄懂的文本后,陆老师又让学生找出写柳的文字,再引导学生分析柳中的深刻意蕴,指导学生总结方法,学生水到渠成地解决了问题,掌握了分析景物描写深刻意蕴的方法,最后,再讲这种方法迁移到散文阅读赫尔写作中。可谓读一篇文章,带动读懂会写一类文章,陆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主要在于,非常“接地气”,契合学生的实际,课堂上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看文本,舍得让学生去读去感悟,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第二节庄老师的课,也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课。庄老师的课也是目标先行,以目标指引教学,这节课的目标是:1、深入研读文本,在思考中整理把握小说;2、学会欣赏小说结尾的方法。庄老师这节课的起点较高,让学生阅读汪曾祺的小说《职业》后,自己根据高考的要求拟题,并且要求学生自己给出参考答案。学生就小说的内容、人物、情节、主旨、结尾拟出了高质量的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学生自拟的答案究竟科学不科学呢?庄老师并不急于给出评判,而是带着学生重回文本,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透的理解,然后再辨明自己所拟的题和参考答案科学不科学。如探究本文的主旨时,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有了偏差,庄老师就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人公是孩子,标题确是《职业》,十二三岁的孩子有职业吗?这就引导学生思索孩子为何要从事职业,自然而然触摸到主旨了。
探究小说结尾的妙处时,庄老师侧重指导方法,让学生讨论组织答案的层面,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后老师也拟出科学的参考答案,展现了一个高三语文教师的高素质和高水平。为我们的复习课提供了高层次的借鉴!吾当勉力之!
吕四中学听课有感
南京市临江高中 吴晓俊
此次吕四中学之行听取了两节语文课,两节语文课上都在突破小说的探究题。其中一节语文课以《河上柳》来突破小说中自然景物的作用,另一节语文课则以《职业》为例来突破小说结尾的妙处。两节语文课突破的难点不一样,教师上课的风格形式也不同,但是两相对应,还是能看出吕四中学语文组的特色来:
首先他们能带领学生把握文体特征,明确阅读方式。
考纲明确指出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是小说和散文,这两种文体的阅读方式既有共通点也有较大差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读文之初应先辨明文体:是不是小说?短篇小说还是名著节选?与我们曾经在课本中阅读过的哪种小说风格有相近之处?2010年安徽卷小说阅读的难度在于《碑》独特的风格,更接近于沈从文《边城》这样的诗化小说,偏重于情感和哲理的韵味。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碑》情节轻淡,主题含蓄。如果学生对文体风格缺乏自觉意识,阅读就很难贴近文本。
在小说阅读复习指导中,既要总结小说文体的基本常识——情节、环境和人物;也要立足课本联系具体课文,梳理探究小说文体的风格特征。既要熟悉现实主义小说的文体特征,也要对其他具有独特风格创新手法的小说作品有所了解。既可借助必修教材的扎实基础,也可以对选修教材进行再选择,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供学生学习揣摩。把握小说文体特征,可以帮助学生面对不同的小说作品,选择相应的阅读方式解读作品。
其次能够做到概括情节内容,欣赏人物形象。
虽然小说在风格上有千万种变化,但总有情节总有人物总是语言的艺术。复习指导中须以不变应万变,在情节和人物的分析概括上狠下功夫,在文意理解和语言品味上狠下功夫。既是小说的高考复习,也是学生文章阅读理解能力的一贯培养,高考复习应该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长期发展。
情节是事件发展脉络,展示人物性格不可或缺的因素。把握情节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所以梳理情节应是阅读小说的入手点。梳理概括情节时要求学生扣住故事发展的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方面;明晰情节线索;概括情节要点。
梳理情节的同时注意把握小说的人物。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式样,一篇经典小说作品留在读者心中的往往就是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孔乙己、祥林嫂、翠翠……阅读时引导学生勾画出文中人物描写的重点词语、语段:文中对人物身份、地位、职业、经历等外部特征的叙述;对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细节的描写;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等。
文学作品的阅读更注重阅读者的品味与感悟,品味语言感悟情节,品味人物感悟生活,品悟赏鉴能力与文学欣赏素养的培养需要“慢工出细活”。高考复习过程既要有简洁有力的方法指导,也要尊重文学阅读的科学规律;既可以是艰苦的训练耐心的指导,也可以寓乐于学,寓欣赏于训练,珍惜享受每一篇优美作品。
再次,能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求主题思想,探究深层意蕴。
制约学生阅读解题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对小说主题意蕴的准确把握。小说一般意蕴丰富,主题含蓄,甚至隐晦,这给学生读懂文本设置了极大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复习过程中给学生以明确引导,能让学生沿着理性的思路去探求小说的主题和意蕴。
小说是以刻画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式样。因而,把握主题在情节概括和人物欣赏两个环节就已经开始了。探求小说主题就像瞄准靶心,情节、人物,乃至典型的环境描写及小说的时代背景,都在引导我们一步步接近小说创作意图。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探求的过程又像是打开保险柜,向左旋转向右旋转,就要听那“咔哒”一声。在肯定与否定的探求过程中,整合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文章整体把握能力起着关键作用。这种能力要求不仅仅在小说阅读中,在各种文体的阅读理解中都需要具备。明确小说的主题思想之后,利用小说主题的“中心辐射”去解决题目中关于某一要素,或是某一局部的提问。
在理解小说主题的能力层级之上,还需要去进一步探究小说的深层意蕴——小说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揭示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表达什么样的心理情感等等。探究能力需要学生有开阔的文化视野,从民族、文化、传统、人性、生存、人与自然等方面去挖掘小说的深层意蕴;探究能力还需要学生有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习惯,以审视的眼光审美的心灵“审问”的思辨去俯视作品,将作品置于时代或历史的大环境中阅读,读出“我”的思想。
最后能及时 归纳题目类型,整理答题要点。
小说考查重点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表达技巧等几个方面设题。复习教学中教师可归纳出高考中经常出现的典型题型,复习初期可以尝试禁止学生答题,矫正学生一边读文章一边找信息一边答题的坏习惯。读文章,读题目,再读文章。在读题练习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站在更高的高度引导学生吃透题目设置的目的,题目考查的能力点,解决这类题目需要我们做的事情是什么。读懂题目的审题练习完全可以深入到对题目设计意图的理解中去,哪些题目考查“分析概括能力”——写什么,哪些题目考查鉴赏评价能力——怎么写;分析概括类就到原文中筛选信息组织答案,鉴赏评价类则辨明艺术手法,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赏析表达效果。
复习指导中还可以整理答题要点,帮助学生掌握答题方向,规范学生的答题形式,尤其要培养学生分层分角度扣要点答题的习惯。比如景物描写在小说的作用,我们通常考虑的角度有: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渲染环境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展示时代背景,深化作品主题;描绘地域风貌,酝酿诗情画意。其中,“烘托”“渲染”“推动”“深化”等规范词汇的掌握与运用,确实可以在复习训练指导中得到巩固强化。
当然,复习指导仍要将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将作品阅读感悟的过程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答题指导不能代替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体验,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考查的最终目标应该还是在引导学生的生命成长,引导社会的阅读走向。
吕四中学一行感受
徐芳
高三是争分夺秒的,但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2015届全体高三教师放弃了休息的时间,去往江苏高考强市——启东市去学习观摩。面对高考,他们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我们观摩了两节小说鉴赏课,两位年轻的教师展示出了她们深厚的语文功底。能够深入文本,带领学生把文本吃透,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堂,师生不是着急的解题,而是沉下心来认认真真读文章,用我们自己的知识建构去理解文章的人物、情感、主旨。我们把每一篇阅读练习都读透了,那么还用得着去纠结题目的答案么?何愁到考试的时候拿不到高分?
我们还同时观摩了吕四中学的班级建设,课桌上整齐的摆放着书本,课桌下没有找到零食的袋子,最让我惊奇的是他们下课和上课一样安静。学生真的是沉浸于学习中,而不是想着如何偷得一点点的时间去玩。
与吕四的语文老师交流时,我们更深的了解到学生的成绩是与老师的付出分不开的,我想在还有不到50天的时间里,我要回归语文的本位,不在积极与解题,而是让学生真正的静下心读懂读透文章。
做一个有追求的老师
我们的新一任领导班子上任后,为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把握机遇,力促临江取得新发展,大家确立了新的奋斗方向。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来到南通吕四中学“学习取经”。
吕四之行让我受益良多。在与当地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她们对于做优秀教师的追求是出于自己对于教师职业的透彻理解。她们懂得,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最好的教育不能没有爱,真正的教育在于言教更在于身教。吕四中学的老师们用阳光、微笑和持续不懈的努力影响着她们的学生,营造了相互关爱一同前进的群体。他们的教室布置的简洁敞亮,设施朴素而实用,孩子们质朴而懂礼,课间活动动中有静,不闹不喧。一切回归本真,方为教育之旨!
基于此,我领悟到教育的新一重含义:不懈的追求源于正确的价值观念。当今时代可以说是最重视教育的时代,却又算不上是教育环境最好的时代。各种功利诉求干扰、升学压力、独生子女们成长的特殊环境,往往使得教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处于矛盾的漩涡之中。吕四中学的老师也不会超然于世外。他们也会有职业的使命感和生命的焦灼感。但是年轻的吕四老师们用人格魅力化解一切。她们的幻灯片里记录着学生的每一次作业的结果,见证着她们的兢兢业业毫不松懈,她们收入不高却默默坚守与学生共进退、同发展。从这些具体细节可以看出,吕四的同行们对于职业的追求,对于学生的热爱源于他们对于所处环境的正面判断,来源于对社会的爱。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地超越。超越,是升华,是突变,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这种追求与超越,一个人就不可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没有这种追求与超越,人类就不可能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到文明昌盛的今天。尼采是这么说的:“生命企图树起自己的云梯,它渴求眺望到遥远的地方,渴望着最醉心的美丽——因为它要求向上!”“生命企图升起,升起而超越自己。”超越自我是生命的要求。生命渴望的地方,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选定的目标和理想。人活在世上,不能总为自己的那点“小聪明”而沾沾自喜,贪图安逸享受,放弃了努力奋斗的过程。这样只懂得满足现状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人生的真正乐趣。从吕四老师们的身上,我想我们最该汲取的就是这种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品质吧!
高三语文组 张娟娟
下一篇:高三外语组吕四中学学习心得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