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超越自我
发布时间:2015/4/23 7:43:17 作者:徐芳 浏览量:1385次
追求卓越 超越自我
——读《超越自我的教师》有感
万春芬
一个教师要超越自我就应该有自己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人在自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自立性、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等”。而这些力量的形成跟下面几点有很大的关系。
一.对职业价值的执著追求
对事业的执著、对生活意义的探寻、对职业价值的追求。这成了很多卓越教师他们成长的原动力,成了他们不断进步、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这一基质,如一座能量库,不断燃烧着工作的激情,不断喷涌着催人向前的热浪。
一个教师应当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创造。其一,教师的价值在于对教育事业的执著。爱事业,才能成就事业,对事业的爱有多深,事业的成功率就有可能有多大。一个不爱事业的人,即使有才华、有能力,也不可能成为超越自我的老师。大凡超越自我的老师,他们的人格特征上都铭刻着一个大大的“爱”字。这种爱,如斯霞一样,把童心和母爱统一在一起,锻造了教育的大爱。其二,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创造。尼采说得好:“你们要做个未来的创造者、耕耘者和播种者——真的,要成为一个无价的贵族!因为一切有价的东西都值不了什么。” “有价”并不一定“有价值”。那么,价值在哪里呢?尼采说,在于新荣耀:“你们的荣耀不在于‘你们所来自之处,而在于‘你们将要前往的地方’;在于你们的意志,以及不断要求超越自己步伐的期许。这才是你们的新荣耀!”的确,要超越自我,你的眼光总是向前的——向着前往的地方,那些卓越的老师的姿态总是一种“将要”的姿态——将要向新的目标前行,将要有新的理想,将要有新的创造。尼采后来说得非常透彻:“所谓天才——不过是寻找更高的目标,和前往那里之手段的人。”名师总是在给自己竖起一根根标杆,随时准备去跨越。其三,人生的价值在于对幸福的理解。超越自我总是比别人有更多的付出、更多的辛劳,但我相信可以有比别人更多的幸福的体验。只有具有无限意义的事情才能成为幸福的源泉,只有具有“做不完”性质的事情才能保持生命的冲动和创造性;孤独的人无法得到幸福,和孩子们在一起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幸福是一种自己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总之,教师的幸福观应该是建立在对教师生涯的价值体验上,这种价值体验不断提升我们的生命价值,不断推动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行。历史不断证明,对教师生涯价值的认识与追求,才能在我们心中筑起一块精神高地,引领着我们向高峰攀登。
二.安静和不满足的追求
我们要超越自由就要保持内心的平静,远离社会的浮躁,远离功利的诱惑,以一颗平常心读书、思考和研究。但是这种安静或平静,绝不是一种封闭和停滞,而是像一座湖,湖面上是平静的,而内里却是汹涌的波涛,周国平先生称之为“丰富的安静”。的确如此,安静让我们获得了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对现状的不满足,只有不满足,才会力求改变。约翰?穆勒说得好:“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快乐,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快乐。每个人的天性里都有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教师的工作特点之一是重复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着大体如此的课程、教材和学生,渐渐地形成了制度化的工作习惯。重复可以使教师日渐成熟,形成可贵的经验,也可以使人走向成功,但绝不会使人有更大的发展。教师追求安静与不满足并不矛盾,而是一种创新与成功的心理特征。安静是一种心境,安静是一种修养,安静也是一种状态,潜心读书、悉心研究、安心实验,绝不意味着甘于平淡、惯于平庸;安静也是一种蓄势待发,是创造的前奏,是为了厚积薄发。不满足,则是一种创造的欲望、突围的渴求,是一种汇集的激情、想象与冲动,它要冲破已有的认知平衡,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求得新的平衡,再回复到平静的状态。安静是为了创造和突破,不安分是为寻求新的安静。超越自我就要求我们在安静与不满足的状态与交替中,不断地向前向上,求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三.要有丰富的学识
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感悟的心
敏捷是指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让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富有实践智慧教师的明智之举。
感与悟都与心相连,以心为本的思想是它的精神文化本原和特质。感悟思维乃是中国智慧和智慧能力的传统优势所在,其优势就在于,它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是感性与理性的中介,是理论与材料之间的桥梁,材料靠悟性来点醒,理论靠悟性而灵动而入化境。中小学教师不是专门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总是生活在实践中,每天都有许多鲜活的案例、经验悄悄爬上他们的心头,感悟思维的材料和机遇最丰富。
上一篇:让数学学习更容易一些
下一篇:五四青优评选优秀观课感选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