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理心化解矛盾
发布时间:2018/4/17 10:32:33 作者:27506 浏览量:1937次
用同理心化解矛盾
郑涛
案例背景:
古语讲“来说是非者,定是是非人”。学生之间闹了矛盾,经过个别同学的的调解或者转述,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面对类似“催化剂”的学生应当如何去引导,从而进一步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呢?
案例描述:
清早还未进班,我就听到班级小名和小红对骂:“都是我不好,好了吧!我的嘴该打?”情绪异常激动。小名当然不甘示弱:“你嘲笑了阿冬的作品,你当然有错啊,谁都不想自己的作品被笑话!”大家都在座位上看着他们。我一进班,气氛明显突然安静又紧张起来。小名看到我后,立马对我说:“小红一大早进班,就说阿冬的手抄报写的太丑了,他们吵了起来,谁都不想自己的作品被骂,是吧?”小红听到这里,又激动起来:“我都说了,都是我的错好了吧,你们打我好了!”她用手捂着眼睛呜呜哭了起来。
我停了一下,立马喊小名和小红去办公室冷静一下,其他人继续上早读。事情很简单,小红嘲笑阿冬的手抄报,两人对骂了几句,然后就是小名出面,他批评了小红,引发了小红这么大的情绪波动。我没有立马做出评价,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件事,批评小名爱管闲事?批评大家早上放着书不读,瞎聊天引发冲突?批评小名没有资格评判别人?班里两个孩子的小口角,经过小名的评价转述后,事情闹大了。我忽然想起了一个化学反应式: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产生氧气。小名正如二氧化锰一样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接下来的课间十分钟,我把大家紧急召集过来,在黑板上写上了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大家都很纳闷,“大家初中都学过氯酸钾制氧气,反应起来特别慢,但是加上了二氧化锰这个催化剂,反应就特别快。最近班里连续发生了几件事情,起因都很简单,同学之间的小口角,你一言我一语,但是经过‘催化剂’的转述后,事情就催化升级了。”此时,小名低下了头……
“同学之间难免发生小的摩擦,大家遵守好底线,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人父母,两者之间吵几句不动手,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有同学想劝阻同学间争吵,那得想好措辞,不要顶着‘公正、客观’的帽子却做了‘催化剂’的作用。比如今天的事情,阿冬和小红为手抄报的事情发生争吵,如果想平息这件事情,你可以对阿冬说‘手抄报是每位同学的作品,各有各的特色,大家都可以评论下,对别人的意见不要太在意。’也许阿冬也就平息了怒火;你也可以对小红说‘你虽然有权利评价每一份手抄报,但是也要照顾同学的情绪,即使阿冬的手抄报字体写的不是太好,你不应该当着他的面来嘲笑他,应当尊重每位同学的劳动成果’,我相信,如果这样说的话,小红也能接受。”说完后,我扫视了一下讲台下的三位同学都露出了认同的神情。
案例反思:
案例中可以发现有两大矛盾:一是学生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又细化为两种:(不包括小名)同学间的矛盾;(包括小名)小名因劝调解激化了有矛盾同学之间的矛盾。二是师生之间的矛盾,作为班主任的我对小名在同学矛盾的调解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表示不满。在现实中的确存在小名这种“催化剂”类型的学生,但是一个班的数量也就一两个,这类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型:这类学生属于品德有问题的学生,调解他人矛盾的出发点不是息事宁人而是火上加油,属于“害群之马”,班主任对待这种同学应当严肃处理,防止把班级风气带坏;二是看问题简单,好心办坏事型:看到同学之间有矛盾,从维护同学团结出发积极介入调解,但由于不会讲话或者不懂得调解的策略,往往充当了裁判员的角色,反而使事情越来越糟,结果出力不讨好,满肚子的委屈。
案例中我巧妙地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委婉地批评了小夕同学的做法值得赞扬,但美中不足的是批评学生的场合不对,批评要有技巧,班主任尽量让自己的批评能够软着陆。案例中我守着全班的面进行批评(虽然没有点名,但是大家心知肚明),本来出力不讨好的小名就很委屈,听了我的批评会更加的委屈难过,以后再遇到同学之间的矛盾,估计小名会马上躲的远远的,防止引火烧身。我认为应该单独找小名进行谈话,肯定或者赞扬他维护班级团结、积极调解学生矛盾的热心。然后,再拿出那个化学方程式委婉地告诉她,光有好心还不行,还要注重方法。谈话中让小名应该能够感觉到老师是赞赏他的,批评的只是他的做事方法。通过谈话小名肯定是有收获的,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我想他会调整自我,尝试着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班主任要鼓励大家做好人、做热心人,下次等小名成功调解同学的矛盾后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大大赞扬小名一番。相反,案例中我未分清场合的批评效果可能会导致班级热心的同学少了,冷漠的同学多了。
对于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由于我重点批评小名的“催化剂”效果而被忽略掉了。当时在我看来“同学之间难免发生小的摩擦,大家遵守好底线,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人父母,两者之间吵几句不动手,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青春期的中学生,荷尔蒙过多的他们如何“遵守好底线”,又如何能控制好自己“吵几句不动手”。我在思考如何批评“催化剂”学生时,更应该思考的是什么导致了“催化剂”的出现。同学之间如何更好地做到和谐相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可以召开“珍惜友谊”、“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等类似题目的主题班会,让大家讨论达成共识。
再深层次的多反思下:我又为何对小名的批评出现了美中不足?同学之间为何会出现矛盾?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和老师都没有换位思考,都缺乏同理心。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因此,班主任平时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对维护班级的稳定、团结有很大帮助,艺术的教育学生非常重要,寻找最佳的切入角度,胜过无数声嘶力竭的语言。同时,班主任怀揣同理心做学生工作也会进一步减少失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乡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那年花开,那人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