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万博足球app下载官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教研组>>历史组>>教学资源>>高二年级>>文章内容
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

发布时间:2018/10/15 15:41:09 作者:严传勇 浏览量:947次

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训练(5)

一、选择题(48分)

1、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赢环志略》两书之名,尚有名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

2、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学习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邓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了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3、《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这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                 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

C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想              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

4、郑观应曾言:“有国者苟者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意在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振兴教育

5、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原属曾国藩部下,其思想颇受曾国藩常识。他曾被多次向朝廷推举,后成为地方督抚中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

6、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式的启蒙。导致这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A西方文明的冲击                   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政府的腐朽统治                   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7、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这表明他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8、三十余年间阐发“中体西用”者不止洋务这一派,凡谈时务,讲西学的人,莫不接受或附和这一主张,甚至倡发此论者还以早期的改良派居多。这说明

A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趋同             B学习西方已成为时代主流

C政治变革还存在较大阻力              D“中体西用”得到普遍认可

9、京师同文馆是在恭亲王等人的奏请下成立的,其主要目标之一是回应《天津条约》中未来条约需以英语、法语为正本的规定,需培育足够的外语人才来应对外交事务。京师同文馆的设立

A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B拓宽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渠道

C有助缓解近代中国外交被动局面      D建立起适应近代化的新体制

10、(2018湛江调研)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进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11、(2018杭州二模)《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多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是因为民主与科学

A改造中国的迫切需要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12、史学家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的??两个字应该是

A亡国      B革命     C帝制     D尊孔

13、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一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属于“伦理”的是

A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       B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14、回眸百年中国,研究新文化运动有“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其主要原因在于

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                   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

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全面清算             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

15、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实权,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人在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是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上的这种转变,直接促进了

A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北伐战争的发动

16、“数年来,创造共国、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材料说明

A新文化运动历史必要性                  B袁世凯掀起了复古的逆流

C民主共和思想日渐占据主流           D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17、1921年9月1日,《新青年》上刊登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指示新潮底趋向,测定潮势底迟速,一面为信仰不坚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材料反映出中共办社的主要目的是

A彻底摒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                      B指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方向

C寻求国际上的进步力量以援助中国革命                D为推动革命发展,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18、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知,规定截至1922年,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

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B表明近代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          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

19、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 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剀切指陈传统文化之弊                         B片面地夸大队性之美

C全面颠覆国人道德观念                          D全盘肯定西洋人文主义

20、(2018海南中学模考)梁启超、唐才常等要求学生“熟读《噩梦》《明夷待访录》《日知录》等书,在与学生共同研习时“发挥民主民权之说而引申其绪,以启发思想。”这一做法旨在

A革除传统儒家教育的弊端                           B弘扬明末清初的民权思想

C增强国人的政治民主认知                           D培养学生的民主革命精神

21、(2018邢台二中高二期末)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

C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                           D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22、(2018宝鸡模考)毛泽东在致蔡和森的信中说:“我看俄国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 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可见,他

A反对俄国采用“恐怖的方法”                         B赞同中国走俄国式的道路

C认为俄国革命的方法不妥当                            D否定中国走俄国式的道路

23、(2018衡水中学模考)“四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高呼‘打倒孔家店’,墓碑效西方,提倡个人自由,却不肯诚心接受基督。竭力把中国变成一多角形尖锐放射的西方社会。却留下一大缺洞,没有照顾到社会下层之大整体。共产主义即从此缺洞乘虚而入。”由此可知该文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原因在于

A儒家思想的备受冲击                                    B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缺失

C十月革命的积极影响                                   D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弊端

24、(218临川一中期中)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土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由此可见,他

A认为变法会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                           B正确认识到维新变法的群众基础

C没有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复杂性                          D对中国的国情有正确深刻的认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有为的“经世之学”是以“托古改制”为形式的,“是对儒家经典意义的延伸而非否定。西方的影响使他的经解绝对的、非正统”,但绝不是‘非儒’”。这种既不抛弃传统又势在器特层面上实行西化的要求决定不了康有为不得不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来重新解释传统的儒家经典,以使传统的儒学适应现实的需要。……康有为在潜意识上无疑琮是“蕴蕴着对西方近代文明深刻的疑忌,强烈的不满乃至发自内心的痛恶。”可以认为,康有为的思想反映了在“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试图挽救“中国思想之殃落”,并努力“种下新思想的种子”这样一种挽救民族危亡的举动的必然产物。

                                -----摘编自郑军《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维新变法理论的构建》

材料二  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思想所体现的“时代矛盾”,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由此说明应如何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8分

3、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均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二者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原因。7分

答案:

1、时代矛盾:托古改制对传统儒学的发展而非否定;把中国儒学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结合;内心充满对西方文明的疑忌。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传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等。

2、态度:批判传统文化中为统治者服务,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

评价: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民众启蒙、民族独立;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带有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

3、原因:时代背景:维新变法时期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思想家通过托古改制的迂回方式,有利于减少阻力,新文化运动时期封建专制统治已被推翻,阻力相对较小。阶级力量:维新变法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具有软弱性;新文化运动时期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期,资产阶级相对强大。思想解放程度:维新变动时期中国社会受西方思想影响小,尚不能提出深刻的思想解放主张;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社会已受辛亥革命洗礼,需要更深刻的思想革命。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知识精英也是通过不断反思失败的教训来寻找新路的。辛亥革命后国的现状忽然使人们发现:我们学习的西方都是表层的、肤浅的;西方的制度是建立在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上的;而中国文化、中国的国民性是我们建立西方政治制度的最大障碍,唯有对中国的文化进行彻底的、全面的改造,才能实现中国的富强。

                                          ----高龙川《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学习西方运动热潮的终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近代化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答案:不同:中国,器物--政治--思想;西方,思想--政治--经济(器物)

论证:中国的近代化从洋务运动开始,属于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戊戌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程,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由于顽固派反对 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从民主共和的角度学习西方,成功建立共和国,由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民主进程受阻。鉴于此,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从思想文化角度推进中国的近代化。

西方近代化从思想开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启蒙运动的旗帜指引下,西方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代议制,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础。可见,中西方近代化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道路。

2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摘编白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
材料二:19世纪末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摘编白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6分
答案:

(1)评价:胡滨认为李鸿章维护清朝腐朽统治,出卖国家利益,是最大的卖国贼.克利夫兰认为李鸿章是才能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
(2)原因:两者史观不同:胡滨运用革命史观评价李鸿章;而克利夫兰则从近代化史观评价李鸿章.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不同:胡滨处于新中国建国初期,因服务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批判李鸿章,克里夫兰则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和维护美国的利益出发肯定李鸿章.评价人物关注史料不同:胡滨关注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克利夫兰关注李鸿章学习两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洋务企业,为近代工业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外交上利用各国矛盾,尽量维护满清帝国的国家利益.

选择题答案:

DCCBD  BDBCC  ACDDC  ADBAC  DBDC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办公室:02552728815 教务处:02552728116 德育处:02552728113 总务处:02552728112 教科室:02552728115

Copyright © 2018 www.njljgz.cn All Right Reaserved. 万博足球app下载官网 拥有所有版权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诚信大道188号  025-52728815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Baidu
map